推动影响力投资的政策建议

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在梵蒂冈一个为期两天的影响力投资论坛上敦促政府们出台一个国际性政策框架,以促进影响力投资市场的发展,扭转传统的经济模式。实际上,这样一个政策框架已经有了:影响力投资的伦敦原则(The London Principles for impact investing)。伦敦原则来源于代表近30个国家的120个代表的集体智慧,为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了系列指南。我们机构——亚洲社区创投(Asia Community Ventures)——也参与到了伦敦原则的制订过程,并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这个原则。

在《应用伦敦原则:在香港推动影响力投资的政策建议》这份首创性的报告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抵达报告网页),我们分析了香港现有社创基金背后的政府政策,包括对新近5亿港币的“社会创新与创业发展基金(SIE,Soc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Fund)”进行深入观察。尽管这份报告的研究视野限于香港,但我们希望相关建议将对希望运用私人资本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其他城市有帮助。我们相信,如果香港能够以现在的模式获得成功,它将为国内其他城市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对香港现有五支社创基金的分析让我们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不同取向,相同目标
虽然每支基金有尤其各自的社会使命,如目标受众(如残障人群)、主题(如社会创新或跨界协作)、战略(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VS长期支持),但它们都分享同一个根本目标:推动贫困弱势的群体走向自我救助。可惜的是,这些基金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亦没有梳理清楚它们对于实现香港长久社会福利这一目标而言各自的角色。

实为政府资助
香港的社创基金实质上为传统政府资助或补助的变样。虽然政府声称这是用于支持社会企业,但往往有资质申请基金的仍是非营利组织。志在开创创新资助方式的SIE基金也许能催化真正的跨界协作。

缺乏可持续性和规模化
仅依靠公共部门来解决香港的社会问题,既不可持续也不可规模化。香港政府在传统资助、补助之外,需要采取措施撬动私人资本、网络、创意。如能妥善运作,SIE基金将能吸引多样化的参与者,包括合作社、机构投资者、高净值人士与基金会、慈善家、影响力投资者,从而放大其社会效益。

我们相信SIE基金能够展示出影响力投资在运用私人资本撬动政府社创基金方面的巨大潜力。SIE的运作原则包括:

·私人部门的投入

·希望新鲜的资本力量补充政府资助

·运用商业方法与影响力评估

·吸纳新鲜与多样化的人才力量

·为规模化发展提供充分资金

·资金循环以确保未来投资能力

 

由影响力投资政策合作组织(Impact Investing Policy Collaborative ,IIPC)在2013年7月份确定的伦敦原则为政府提供了与其他领域参与者合作发展影响力投资市场的政策框架。以下让我们看看香港如何采纳与应用伦敦原则。

清晰的使命 

政府在政策制订上过于谨慎的态度往往导致了资源被用于治标而不是治本。我们需要一个长久的社会目标指引政策制订。

我们对政府的建议包括:

· 针对长久的社会挑战(尤其是经济不平等)制订影响力投资议程

· 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创新部门,通过资助、管制和协作推动政府内部以及跨领域的社会创新 

· 基于需求以及短期、长期的社会效益,全面评估现有的社会创投基金

利益相关方参与
我们在之前一份报告中(EngageHK)中指出香港社创领域缺乏跨界协作和知识分享。许多社创基金的成立源于社区群体的呼吁,而没进一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我们对政府的建议包括:

· 建立一个人们能够传达其观点的平台,创建一个政策评估和制订的透明机制。

· 运用其资源资助、管理、激励其他利益群体或者作为被资助者或者作为社会创新的顾问参与到社创基金运作中

· 对接国际性的影响力投资社区,如G8建立的国际社会影响力投资小组(International Social Impact Investment Taskforce)、英国内阁办公室的国际影响力投资学习网络(Global Learning Exchange on Social Impact Investing)、IIPC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市场营造
缺乏活跃氛围与社企的模糊定义极大阻碍了影响力投资在香港的发展。我们亟需这个领域的思想交流与能力建设,同样也需要能够在供求两端增强资本活力的政策。

内容来源:Adopting the London Principles,By Ming Wong & Philo Alto